LED Light making

News 首頁 News
 
做氯堿產業鏈必讀:一位老兵對2018年中國PVC八大猜想
2018.10.23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futures.hexun.com/2018-02-06/192410259.html"

  撲克導讀:2017年,PVC好一頓折騰,上漲時扶搖直上九萬里,下跌時一個跌停令眾人措手不及;2018年,有“小螺紋”之稱的PVC又會如何演繹?  為了幫大家發掘投資先機,我們特向撲克智咖張亮先生約稿,他所在的公司是華北大型PVC貿易商,與多氯堿企業均有深度合作。  趕快來看看這位深耕PVC行業16年的老兵的剖析吧。  站在新年的起點,PVC既面臨著發展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對未來既充滿著憧憬也心有擔憂。目前全球PVC產能約5800萬噸,亞洲產能約3750萬噸,占全球產能64%,中國產能2406萬噸,占全球產能的41.48%,可以說中國成為金融危機后全球PVC消費焦點,大部分新增產能都集中在亞洲地區。本文結合我國PVC發展的現狀況對未來行業趨勢進行了分析和推測。一孔之見,僅供參考。  猜想一:宏觀面對PVC市場的利好還將延續  論宏觀是我的弱項。我是產業出身,因此更習慣從下往上,從點到線的觀察。相比于金融出身的研究員,他們往往自上而下,由面到點的研究。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在這里我僅以產業的角度去看宏觀問題:  首先,在全球商品的牛市和全球大宗商品的復蘇的影響下,我相信中國大宗商品市場不會太壞,所謂入鮑魚之肆,久不聞其臭,與之化矣;  其次,供給側改革已顯成效,不論正面還是負面,但它已經寫入了黨章,關于這一點,一定請加大家注意,千萬不要低估我黨的決心;  第三,老生常談,環保、環保、環保,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劉鶴在達沃斯論壇中有一句話我印象深刻,“未來三年,我們將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資源消耗強度降低,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事實上,我們所做的這件事,就是在采取具體行動信守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落實好《巴黎協定》。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國際社會全面加強合作。”事實上,我對那年溫總在履行溫室氣體排放承諾后,電石和PVC的表現印象深刻。  猜想二:PVC的產能利用率恐難再提升  宏觀只是拋磚引玉,下面我想談談對目前PVC基本面的一些看法。綜合分析2017年PVC行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1)全球產能投放趨緩,因經濟性北美裝置多配套聚乙烯,全球聚氯乙烯產能利用率逐步挺高,氯堿開工率回升到80%以上,各地區開工率也持續攀升,全球氯堿行業景氣度大幅提高;  (2)中國落后產能的出清,以及東南亞、南亞的強勁需求,導致亞洲市場整體發展迅猛,對PVC產品需求持續穩定增長。  (3)行業格局將面臨新的挑戰,諸如歐洲,因水俁公約需要淘汰汞法裝置,后續將變為燒堿凈進口區域。美國頁巖氣快速發展,未來三年新增乙烯規模1200萬噸以上,大量乙烯基產品出口將會改變世界乙烯基產品供給格局,將對中國氯堿行業造成影響。  用三句話來概況,就是:供需平衡、產能增速放緩以及產能利用率相對高位。這符合我們在2017年年初“緊平衡和弱平衡”的判斷,相信關注“V風”的朋友在2017年都有比較好的收益。(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免費加入“V風”圈子)  2017年中國燒堿市場確實好得發紫,僅僅從固體燒堿出口看,2015年370美元、2016年400美元到2017年的550美元,相信每一個燒堿從業者都為此歡欣鼓舞,也從側面印證了全球大宗商品確實也在復蘇。燒堿利潤好,那么PVC上游工廠出于盈利最大化的考慮,肯定會滿負荷生產燒堿,作為燒堿生產的衍生品液氯,則必須要求PVC全力生產,以求盡可能的消耗液氯。從2017上半年統計看,某些工廠在燒堿滿負荷的情況下,其PVC生產負荷超過了100%。之所以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PVC的產能利用率已經到了一個較高的位置,其供應彈性在減弱。  猜想三:電石或主導PVC價格,其供應不容樂觀  此外,2017年中國電石產量約為2640萬噸,其中國內氯堿裝置配套電石產能約為2000萬噸,在電石總產能中的占比接近50%,配套石灰氮、BDO等下游產品的電石產能也穩步增加。中國電石法PVC大約1925萬噸,理論上需要電石2790萬噸,有2000萬噸屬于PVC工廠配套,這些多是西北一體化產業園的配套,那么剩下的電石缺口怎么辦呢?  要么增加電石產能,要么就關停PVC產能,如此而已。我認為,2018年電石的供應將決定PVC價格走勢。為什麼是供應端,而不是需求端決定呢?因為現貨的定價權掌握在PVC工廠手里。至于定價高低,只是如何定的問題,這里不多論述。  當然,有人會說,電石產能可是有4550萬噸呢,萬一都復產了呢?我對電石未來的產能保留持悲觀態度。電石屬于高耗能產業,對電力資源的需求量較大,2010年,國家發改委就下發了逐步取消高耗能行業電價補貼的通知,各省市的措施也在近幾年落實到位,造成電石生產成本有所上漲。2015年,“史上最嚴”新環保法正式實施,對企業污染物排放做出了更加嚴格的規定,中央環保督查組、省級環保廳檢查組進駐,對排放不達標的電石企業進行停產改造,部分落后裝置被清退。2017年,環保部重點治理“散亂污”企業,對排放不達標的廠家實施“兩斷三清”,即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部分中小電石廠家被強制關停。習總書記說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7年電石白灰問題飆漲,這就是因為環保政策的影響。2018年,因環保帶來的成本端變動我認為只會增多而不會減少。  猜想四:下游需求及替代品或影響PVC高點  雖然我認為PVC的走勢主要是電石決定的,但也不能說下游需求不重要。據說2017年需求增長率有9%,其行情與基礎建設有著直接的關聯關系,我個人就總把PVC叫做小螺紋,在PVC行情摸不準的情況下,我會去看螺紋行情,以求指點迷津。自2014年開始,中國PVC表觀消費量連續三年徘徊在1-3%。雖然有觀點認為,表觀消費量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種供應量的數據;但在中國PVC產能及進口量不出現大幅增加的條件下,表觀消費量呈現的數據增長更多的是供需關系改善后的剛性需求放大的結果。  有人說,地產大方向往下,市場的分歧在于向下的幅度和節奏。PVC作為地產后周期品,受地產邊際影響仍然難有確定性結論。但慣性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PVC需求之于基建,也有一定的滯后性,況且未來公共租賃市場的興起會帶動租賃住房建設,進而對PVC需求形成拉動,更不要說全球范圍在環保這一主題下,世界各國都在以塑代鋼、以塑代木,以求減少對礦產資源及木材的消耗。而我們中國在這一點上,做的還是不夠的。因此結合GDP以及其他相關因素,2018年PVC需求增長在4%-5%之間是合理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作為PVC下游產品的替代品,聚丙烯、聚乙烯、鋁型材等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對PVC消費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擠壓效應,客觀上制約了國內PVC的消費增長。PVC與PP的價差值得我們去關注與研究。  猜想五:PVC企業積極“走出去”,反傾銷將掀起波瀾  進出口方面,我認為將是調節PVC主要的價格調節因素和重要變數。鑒于國內供應彈性變動不大,須重點關注我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PVC出口量,預計2017年對這些國家的銷量在80萬噸左右,占全年出口量的90%。按照氯堿協會的數據,以中國聚氯乙烯消費需求測算,“一帶一路”國家(含中國)對聚氯乙烯需求總量約為5000萬噸左右,需求潛力巨大。  至于所說的變數,就是反傾銷問題。自2015年9月28日起,按照調查機關2003年48號公告和2009年第69號公告規定的反傾銷稅率(6%-84%不等),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的進口聚氯乙烯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3年。  也就意味著,2018年9月28日,中國將停止征收來自上述四個國家(地區)的聚氯乙烯進口反傾銷稅。屆時對中國PVC市場的影響仍是個很大的變數。  當然扎起籬笆,亡羊補牢的事情,還是在于我們內部。2018年PVC計劃新增220萬噸左右的產能。憑經驗看,就算是在行情好的年景,這些產能有50%順利投產已經算是謝天謝地了。其中,電石法PVC計劃新增產能150萬噸左右,而2018年計劃新增電石產能100萬噸左右,是否匹配PVC,相信大家一目了然。  猜想六:PVC成本問題日趨復雜  關于成本問題,我想說以下幾點:電在PVC成本中占有很重要的因素,根據《電石行業準入條件(2014年修訂)》規定,電石企業生產每噸電石所需耗電量須控制在3200千瓦時以下。不難發現,國內電石生產成本中,電力資源占比最大。2017年看,電企虧損已成定局,在供給側進入深化改革的2018年,其走勢值得關注。  第二,PVC工廠都是以產定銷,24小時生產。持續穩定的生產是第一位的,安、穩、長、滿、優是第一追求,因此建議不要計算多少多少成本PVC工廠會停產,這是不現實的,上游PVC工廠大多都是一體化企業,他們的成本不是通過網上報價再算個虛擬工廠就能得出來的。況且,在生產工廠待過的人都知道,一旦負荷降到一定程度,其生產出事故的概率會更大。  第三,期貨的活躍,導致PVC金融屬性提高,板塊的聯動性提升,PVC現貨的定價格局將改變。因此與其算上游工廠的成本,不如算交割地區貨源成本更來得直接,因為現在的市場太透明,報價、運費和各種消息是可以推斷其大概成本的。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些都屬于明牌。  猜想七:受季節性因素影響,PVC價格或大幅波動  除了成本,季節性因素也需要考慮,如:在電石生產的過程中,理論上,國內電石月產量高峰期應該集中在環境溫度較低、下游檢修較少的季節、如PVC夏季循環水導致產量變化的問題、檢修的季節性選擇等等。  再比如:目前全國范圍的雨雪,2008年PVC產量881.7萬噸,較07年減少9.25%。上半年到價格到9000元,下半年到5000元。2011年PVC產量1295.2萬噸,較10年增加12.5%。上半年到價格到7900元,下半年到6300元。那兩年雨雪的影響令我印象深刻。  猜想八:氯堿失衡以及環保因素將會帶來PVC價格的連鎖反應  再談談“以堿補氯”的堿氯失衡現象。氯堿企業氯氣資源配套不完善,高容量的燒堿與低容量的優質氯產品的矛盾尤為突出。氟化工2017年的行情大家有目共睹,其實質就是堿氯需求的不平衡,導致氯化工伴生的燒堿供給的持續緊張。  按照微信公眾號“趙辰看周期”中的說法:“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燒堿處于暴利狀態,從正常規律來說都不可能長期持續,但實際上如果將液氯和燒堿結合考慮,燒堿并不能說是暴利。我們按照目前燒堿4200元/噸,液氯倒貼900元/噸的市場價格計算,每生產一噸燒堿,收入提升了約330元。而成本端由于煤價和原鹽價格上漲,也上漲了320元。因此如果企業生產的液氯要外銷,則盈利與16年初相比并沒有提升,只有配套了耗氯的產能才有可能受益。”  結合行業實際情況,首先,液氯作為商品量在近兩年的時間內確實出現倒貼補助買家每噸上千元甚至更高費用的現象。第二,燒堿利潤足以支撐或者盡可能地保證耗氯產品包括PVC在內的有序開車。第三,行業的好轉更多是供需關系改善帶來的結果。雖然氯堿產業鏈關聯度大,產品之間的相互制約性強,但只要行業始終處于緊平衡和弱平衡的態勢,所謂燒堿-PVC價格蹺蹺板的關系基本會被打破,新格局就是同漲同跌,一旦大規模的恢復蹺蹺板關系,那么要么是產能出現了問題,要么就是需求出現了問題。  既然說到了燒堿,下面談一下水俁公約導致的歐洲150萬噸燒堿產能的退出,這里邊的缺口需要其他大洲予以補齊,當前看只有美國和中國,當然美國的可能性更大。之前說過全球PVC開工率持續高位,大宗商品市場復蘇。但是一旦美國燒堿出口歐洲,美國諸如液氯、廢酸處理更加嚴格,美國會加大PVC出口量以便消耗液氯,其連鎖反應就是帶來國內部進口PVC價格的壓力。  當然還有期貨。期貨價格的發現功能提升了PVC的金融屬性。導致上下游的銷售采購節奏同樣會發生變化,傳統淡旺季對于價格的指導越來越小,市場通過影響預期帶動產業鏈庫存擺動,帶動價格的漲跌。還有一點就是PVC期貨是交割品牌制,只有13家工廠可以交割,只有120天內生產的一等品及以上等級產品才能交割,這一點十分重要,工廠生產的不僅僅有交割品的五型,還有三型、七型和八型。  最后是水俁公約。該公約對未來PVC行業將有很深刻的影響,建議大家重視。對于該公約對整體電石法PVC的影響以及汞觸媒對成本的影響,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撲克投資家。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責任編輯:陳姍HF072)

關鍵字標籤:PVC板裁切

If you want to buy the Led light products, you comet to us, we'll supply you the best LED Lights with a good price.